【湖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文学院刘杰(图文)

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2017-07-13

生活照(湖南大学文学院 刘杰).JPG

 

刘杰,男,19818月出生,湖南新田人;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六年来,他为人勤勉仁善,乐于奉献,教学和科研业绩突出,为人为事都获得交口赞誉。  

      一、爱岗敬业,以教为乐  

作为一名投身教育的青年教师,他不将教书育人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将其作为自己的事业,乐在其中。教学六年来,他先后承担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字训诂》、《汉字与文化》、《古文字学》、《训诂学》、《中华文化与传播》等本科和研究生核心及专业选修课程,累计教学时数近1700课时;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8篇;指导湖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SIT计划3项(国家级1项)。对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他能以教为乐,勇于担当,严格自我要求,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在教学中重视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积极主动参加教学培训学习,持之以恒地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其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广受学生好评。2013年,在湖南大学教学讲课比赛中获等奖,并于当年度的本科教学评教中进入全校前29名;2014年,又获湖南大学教学讲课比赛一等奖。  

二、业有专精,谨严求实  

好的教学绝非无本之末,对此,他能理性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追求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在科研上孜孜矻矻,坐得住冷板凳,以传统的古文字学为专业基础,致力于出土文献的语言文字探讨,积极参与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先后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大学校级课题2项,主研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1项(排名第1,已结题),并两次入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复评;在《古文字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考古与文物》、《湖南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厚积薄发,其文皆能贯之严谨求真的学术传承和标准,以材料说话,坚持实证求新。此外,他还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17名(毕业10名,在读7名),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具有很强的专业研究和指导能力。  

三、尊重学生,益友良师  

教研之外,他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服务学生等各种活动,不计得失,2009-2011年,他曾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学院8名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助学金四万元。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关爱、理解和尊重学生,先后担任了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1班、20122班和20141班班导,对于班上落队的同学,他能诲人不倦,真诚地鼓励、引导和帮助同学克服窘境,重拾信心;对于学生的疑惑,他从不推脱,不计琐碎,而是尽可能尽快地安排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答疑解惑,深受学生喜爱,同学们还自发地在网上注册了刘杰全球粉丝后援团(新浪微博),表达对他的喜爱。2014年他获评湖南大学优秀教师首届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模范  

四、为人师表,默化潜移  

“常修敬畏之身,长吟进取之音,恒怀感恩之心是他的座右自珍,也是他坚持的中文情怀。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感恩从自己老师和教育经历中体会到的责任和投入,并将其视为一种传统,践行在自己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更高的理想人格形象自励,热爱和尊重学生。在学生眼中,他除了温文尔雅,富有人格魅力,贴近学生生活外;也是正直无私,求真务实的较真者。在日常教学的作业批改和本科硕士论文的指导上,他皆身体力行,不避繁琐,不避细微,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用一种律己的较真来帮助和感染学生,让学生理解学术的尊严和认真的价值。2012年,他指导的本科生陈军,毕业论文获全校一等奖,他也获评当年度湖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杰老师热爱教育,尊重学生,以师为乐,以师为荣,而学生对他的喜爱或许正印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