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系党支部党员44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助研4人。多数党员老师同时也是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成员,以及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三大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结合化学系党支部的自身特点,以基层党建工作带动教学科研杰出人才的培养是化学系支部的整体工作思路。
(1)落实“三会一课”执行,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
化学系支部在化工院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党的理论思想和实事政治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向党中央看齐,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从学院实际出发,把握新常态,努力提高化学系党员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比如2015-2016年,分别围绕:两会精神专题;走进革命圣地、缅怀革命伟人、争做时代先锋;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革命歌曲大合唱;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文解读及十三五规划要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简析;两会热点问题解读;“以党章党规为镜,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主题,组织好化学系支部的党课和思想政治学习,认真落实了“三会一课”的具体制度执行,近年来党支部全体成员未出现过任何违纪违规现象,自觉遵守党章党规,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从严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履行党员义务,民主评议结果没有不合格的党员。在党建工作中有效实现了化学系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2)践行核心价值观,体现党支部在教学科研上的先锋堡垒作用
化学系支部团结带领化学系的党员和群众积极承担学院的各项教学科研工作,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中去。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都能从大局出发,自觉维护院系、党群、学科、师生的团结,维护学院各项事务的稳定和谐发展,主动承担课程的教改项目、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慕课建设、信息化教学竞赛,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科研课题的申报、奖项的申报。2015-2016年,我系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均取得突出成果。教学方面,本支部王玉枝教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以化学系党员为骨干成员的分析化学数字化精品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获得湖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青年党员教师史玲老师在湖南省讲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以化学系党员为骨干成员完成了《分析化学》第三版的编写和出版工作。科研方面,党员教师、中科院院士俞汝勤教授虽以80高龄,仍然奋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荣获“化学计量学终生成就奖”;党员女教师楚霞教授,在科研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党员教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晓兵教授,2016年又成为科技部选拔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根据国际ESI统计,我校化学学科处于国际同类学科先进行列,进入了前1%。而其中至关重要的高影响因子SCI论文,有一半是由化学系支部党员教师为通讯联系人完成的。化学系的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起到了先锋堡垒作用,团结协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落实党员发展工作,培养双高人才入党。
化学系支部关注党员发展工作,积极引导回国发展的优秀双高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关心他们的教学科研情况,帮助他们明确入党动机。先后确定了朱磊和董万荣老师为重点培养对象。朱磊老师在国外求学和工作时间长达10年之久,没有加入任何教会组织,11年8月回国到湖南大学工作以来,一直勤恳敬业,既有博士学位,又是副教授职称,具有丰富的海外留学背景。在张晓兵老师担任化学系党支部书记开始,就跟朱磊老师开始接触了解,做了大量工作,逐渐打消了朱磊老师心里的各种疑惑和顾虑,对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让他逐渐意识到成为党员是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这跟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际上是一致的,同时他也逐渐从身边的老党员那看到了一些优良传统和作风,让他钦佩。因此,在2013年3月,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湖南大学第53期党校学习,2014年11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董万荣老师2014年8月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在安德烈教授的引导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9月就递交入党志愿书,10月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了57期党校学习。2015年12月11日,化学系召开支部大会讨论了吸收董万荣老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和朱磊老师转正问题。经无记名投票,全票通过,因此本支部又增添了2名新的后备力量。这两位青年党员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教学科研工作中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化学系支部将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的引导宣传工作,争取更多的优秀的双高人才成为党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