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国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2015-01-17

刘泽亮


  2014年7月20日至8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南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海外研修班赴美国培训项目,培训的主题是“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效治理理论与实务”,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戴维斯分校味主要培训地点,14次专题培训讲座,6次对不同高校的公务访问交流,一次校园生活体验,公务考察了加州公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萨克拉门托地区高校及产业技术发展中心,东北大学、塔夫茨大学、纽约大学、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另外还受到了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领事一行的热情接待并交流。
  一、培训的主要感受和收获
  (一)项目设计合理,内容丰富多彩。此次培训对象主要是学校机关和院系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美国高校内部治理机制,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教学运行管理,科研管理及学科建设,美国高校学院组织管理,高等院校的学生事务,高效管理职员领导才能的培养和开发,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高校国际化战略的设计与实施,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与协同创新,高校的网络教育等,培训方式包括讲授,座谈、实地考察等。都是带着问题去学习,与学员本身的工作职责密切相关,学后都深感收获颇大。
  (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感受由浅入深。体验了美国的校园文化和其特有的教学方式,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举目皆视的中国制造所包含的酸甜苦辣,感受和体验美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公路和公共服务的管理体制及先进管理理念,体会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公民对国家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正在发展中的强大中国在美国人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三)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领略了美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经验,很多方面有学习借鉴意义,进一步拓宽了思路,通过培训,进一步拓展了思维方式,明白了什么是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对加快发展有了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美国高等教育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虽然这次考察培训的内容比较多,确实有不少的收获与启示,但我作为一个以学院负责人身份的参加者,特别注重了学院层面管理运行机制的学习,下面我就我认为与学院管理运行相关的几个方面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管理重心下移。美国的高校管理运行体系是上轻下重,管理层级分为校董事会、校长、常务副校长、副校长、各学院院长、系主任,校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但只决定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等学校大政方针,学校的管理部门相对较少,而且是在制度的约束下,服务的职能多些,学院有相当大的办学自主权,学院院长以上的职位人员无需承担教学任务,但主要任务是争取办学资源和学校学院管理,学校将办学经费下达给学院后,学院有经费分配(包括人员薪酬)、人员招聘、职称晋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计划自主权。我们目前还存在行政意识过强,管理部门太多,管理权限集中学校的现象,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移管理权限。
  (二)关于教授参与学校治理。美国高校真正体现了教授治校,伯克利大学马克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伯克利大学的学术委员会设置与运行情况,我觉得具有代表性,学校学术委员会代表教授治校,教授们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传递教授的声音,校学术委员会下设28个分会,他重点介绍了6个分会,包括预算和跨际跨院分会、学术规划和资源分配委员会、课程教学委员会、多元化平等和校园气候委员会、教育政策委员会、研究生理事会。每个分会至少有12名教授,由全体教授选举产生,而且很多委员会都有学生代表参与,而且教授不在各分会交叉任职,四年一届,定期举行会议,商讨和决定学校教学科研学术评价甚至学校治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和我们相比,各分会的决策代替了我们现有很多行政职能部门的决策,我觉得这个机制很值得借鉴,学校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很多事情只有教授和学生们知道什么样的决策时最优的,下一步改革,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的权力与运行机制,精简和合并行政职能部门,让很多委员会代替决策,这样既精简了机构,节约行政成本,又使决策更加有效,真正体现教授治校。
  (三)关于教师职称晋升与评价标准。美国高校教师的晋升与评价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完整的体系,虽然每个学校有自己的体系,但大同小异,要想晋升职称,拿到终身职位,必须有科研,科研基本上是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在美国常青藤大学,科研几乎决定了教师的地位,几乎成了唯一标准,就连加州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是个以教学为主的学院,当我提问“既然你们是以教学为主的学校,有没有教学做的特别好,没有科研能上教授的?”他回答说“10年前有,现在没有了,也不可能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只搞好教学,没有研究,不是一位称职的教授。联系我们学校,作为985高校,研究型大学,教师晋升必须有科研,是必须坚持的,而且随着形势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科研要求,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对于教师的评价,科研评价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国际同行专家评议,有不有水平,真正懂得就是同行专家;教学评价,美国高校也特别注重学生评教,再就是每个学校有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量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个是我们今后必须做的。
  (四)关于教师的社会服务。美国大学的职能和中国一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他们也十分重视教师的社会服务,他们也认为,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科研成果必须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生产力才有实际作用,社会服务包括为社区、为大学、为企业、为政府甚至社会公益服务,特别是工科、商科老师,更加强调,学校容许教师每年有20%时间开展社会服务,商科的老师为企业做咨询,甚至成立公司,只要在容许的时间内,是鼓励的,这样有益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我觉得学校应鼓励教师在外做咨询,做项目,甚至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入股开成果转化型公司,但必须规定一个度,比如只能有20%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社会服务,要制定考评监控体系。
  (五)关于科学研究。在我以前的了解中,国外大学教授研究都是单打独斗,做科研都是自己搞自己的,至多带自己的学生一起,但这次培训,好几个大学都做了介绍,美国大学近年有一个新的动向,大力鼓励和支持跨学科的研究平台,鼓励团队作战,塔夫茨大学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研究平台培育中心,成效明显,他们认为交叉学科研究,团队作战更容易产生创新成果,大成果。这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所以,建议学校也拿出具体措施,鼓励支持跨学科交叉研究。
  (六)关于校外教师聘任。在好几所大学介绍师资队伍时,他们有不少教师是在外临时聘任的,就是校外兼职老师,这些老师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纽约大学工程学院,在编150个教师,校外教师有300-400个,来自企业政府的比较多,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好,也别是我们商学院,确实需要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可临时聘任,但要付报酬,签订合同,明确职责与任务。
  (七)关于学生管理。美国大学学生管理主要在学校的学生管理中心,院系只管学生的教学与培养,说是学生管理其实只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出现问题也很少家长找学校的麻烦,学生活动的组织主要有学生会负责,各种协会俱乐部自行组织,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三自”,而且很有效,我觉得我们大学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美国大学很多都是一年级住校,二年级以后必须住校外,而且一年级住校生的成绩一般都比住校外的成绩好,我提问,美国大学一般面积宽广,学校也有经费和能力建学生宿舍,为什么不多建点学生宿舍,让学生都住校,而且住校的学生成绩还好些,他回答,这个我也说不清,这就是美国大学文化,也许住校外是自己的事,很多事情必须自己做,能培养学生的很多自主能力。我想他回答的很准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啥都重要。
  (八)关于办学特色。在美国,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目标定位,有不同的学科特色和培养模式,即便是同一类型的大学也没有模式完全相同的学校,不同的高校完全以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参与市场的竞争,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此而言,我国高校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之间同多异少,特色不够鲜明,尽管目前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校亦将创造特色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但传统的思想,现行体制和机制的影响使得高校仍难摆脱“同”与“统”的束缚,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办学特色的重要作用,在办学过程中,依据科学定位的要求在已有的办学历史积淀中凝炼办学特色,使过去比较有优势,有特色的办学经验和传统得以保持和发扬,在学校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注意培育特色,办学特色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期积累后萌发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要不断积极培育新的特色增长点,本着”不求全能,只求特色”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办学原则,努力构建起”办学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